|
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 今天的证道主题是“神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诗篇16篇第11节经文简直就是为中国基督徒写的。革利免说过,是律法将犹太人领到上帝面前,是哲学将希腊人领到上帝面前。我经常讲一句话,可能是生命之道把中国人领到上帝面前。英文翻译公认是学术性最为深刻的一个圣经译本是NASB译本,这一节用的是the way of life,生命的道路;KJV,和新国际NIV译本为the path of life,我们看得很清楚,生命的道路。“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英文翻译为中文就是生命的道路,也就是生命之道。 为什么说这节经文是特别为中国人预备的呢?“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我们要了解,李泽厚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最重要的人物,80年代思想启蒙运动两大主题“理性和人道”,李泽厚有《康德述评》讨论了理性,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这3本书奠定了美学思想,关乎人道,还有《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现代思想史》,李泽厚先生提出中国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实用理性,还有一个是乐感文化。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周敦颐,关于宋明理学的全部精神,周敦颐有句名言:“问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就是说,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般人这样怎么受得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这是中国传统的乐感文化。大家要知道,这种乐感文化面对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瓜分豆剖的危机,我们小时候的课本,现在初中历史书估计还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古老的地图上写着“亡国灭种、瓜分豆剖”,这样的危机在晚清有保种、保教的提法,这样一种乐感文化在19世纪以来遭遇了严峻的挑战,直到现在为止,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的心灵与公共秩序没有建立。我们前面讲过,20世纪共产主义在宋明理学之后,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变化,第一个是君主专制在1919年辛亥革命后终止,第二个是两轮新思想文化运动,第一轮是五四运动,从1915年到1919年,第二轮是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我们会发现,在这当中宋明理学被取代。宋明理学的重大意义核心就是两个问题,第一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宋明理学的回答是:成为圣人,内圣外王,这是内圣的问题,第二,外王,也就是说,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社会在中国古代和儒家伦理相伴随的是宗法社会,君主专制,自然经济。换言之,和自然经济、君主专制的政体相伴随的是宋明理学的儒家伦理。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两个深刻的问题,一个是个人的,一个是社会的,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建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两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真正解决。共产主义回应了这两个问题:第一,社会组织原则。社会组织原则是什么?很清楚,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党治;第二,伦理性,就是成为什么样的人,共产主义的回答是成为新人,我们看到新中国、新华社,到邓小平理论概括为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来到21世纪,当下中国社会仍然面临这两个问题,一个是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家会发现,中国基督徒双重人格,主日的基督徒和周一到周六的基督徒,中国官场两森人格,“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两森人格,人格分裂。整个国民14亿人普遍似乎有1840年之后的连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自卑和自大,有阴谋论,只要出了什么事,都是美国和日本的阴谋,也就是说,谋略和智慧堕落为阴谋论,缺乏爱的能力,缺乏公义的精神,缺乏契约和圣约精神。 我们现在的光景是,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看到,中国基督徒双重人格,中国官场双重人格,14亿中国人,一方面我们富了,很骄傲,一方面,很自卑,自卑又自大就是中国人双重人格的体现之一,既普遍性的在口头上敌视腐败,又在内心深处渴望着有腐败的机会,叫“牺牲我一个,幸福几代人”。我们现在面临的中国21世纪没有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成为什么样的人,共产主义回答得很好,的确有福音预工的性质,和成为新造的人几乎是一回事,但,成为什么样的人,原理出了问题。共产主义的党治原理现在已经不能培养真正的新人格。第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在市场经济下,中国人期待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呢?是法治社会,民主政治,契约和圣约伦理。从20世纪共产主义的伦理性,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到21世纪,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线索,我们缺少生命之道。也就是说,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这个生命之道是14亿灵魂的共同挑战,这个方案就需要在基督耶稣的福音里边持续去寻找答案。 今天的主题经文:“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这是特别为中国人所预备的。因为中国人的乐感文化无法改变。就是说,从孔颜乐处,所乐何事?所乐何事呢?在宋明理学里所乐何事呢?王阳明说得好:“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大学问》)所乐何事?所乐何事是张载讲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所有人都是我的同胞,和我一类。所乐何事?天人合一的快乐。但是我们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学绝道丧,大家想一想,21世纪共产主义的建立,天翻地覆,天也翻了地也覆了,底下就带来了天人的分离,天人从合一走向分裂,人的身心灵走向了分裂。 生命之道是什么? “是基督。”生命之道是基督,永远不会错的回答。对你而言,可能是生命之道把人领到上帝面前。生命之道是什么?有回答说“神的话”、“圣经”、“盼望”等等。今天讲诗篇16篇,神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这里面,我们首先要体会到,它是一条道路。我讲过基督徒人格五要义的第五条,走出一条基督精兵成长的道路,我讲过犹太基督徒历史观,过去在面前,未来在身后,就是说对基督徒而言,你要被神带领,走出一条天路的历程,走出攀登圣山的历程,走出进锡安之门,然后登堂入室求道的路程。 生命之道是什么?“却故往来径。”为什么把历史放在面前呢?我们处在二次文革的高峰期,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一次文革”中发生了什么,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恐惧。“一次文革”中发生了什么?隐藏在上帝的隐秘处的袁相忱牧师在北大荒劳改,二十年没生过一场病,预备他成为中国家庭教会领袖,在北京白塔寺教会夫妻俩共同为主服侍二十多年;一次文革当中,张荣亮在河南农村地势最高的家中聚会,民兵连长同时也是教会领袖,预备了这样一位上帝的仆人后来成为河南方城团队的领袖;一次文革当中,上帝兴起温州的林乃姆弟兄,在一次文革当中把温州教会很多活跃的领袖串联到一起,合一聚会,使温州教会天高皇帝远的东海对台作战前线在1957年到1977年期间福音快速发展,大家熟悉的《雁荡平安夜》,基督徒在雁荡山上过平安夜。雁荡山主要在乐清界内,《雁荡平安夜》讲的就是我的妻子玲玲姐妹所在的乐清市的基督徒在一次文革中的经历。我们知道,袁相忱牧师隐藏在上帝的隐秘处,在北大荒劳改二十年没有生一场病。张荣亮弟兄在河南乡村召集聚会,林乃姆弟兄串联起温州家庭教会众多的弟兄姐妹,城市教会将一本圣经拆成了很多份传抄,靠着那些手抄本,解决了圣经不足的问题。 我们看中国家庭教会所走过的道路,就是我经常讲的十字架五路,我们走过的是苦路、血路、泪路、死路、灵路。小敏姐妹的诗歌对此有深刻体会:“我们踏着血、踏着泪走过来,大雁飞北飞南,说不完神的爱。”这位河南的姐妹,灵里面多么的伟大!赵西门写下西北灵工团著名的赞美诗《凄风苦雨》,这就是中国家庭教会,中国基督徒从新教来华到现在218年的道路。这样的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是效法主耶稣基督的道路,是凄风苦雨、腥风血雨的红色殉道之路,所以我说是死路,是出生入死,是在异文化的坚硬的土地上经过218年的时间,在这块坚硬到极致的土地上见证传扬福音的218年。因着这个缘故,殉道者的血是福音的种子。那么,中国家庭教会所走出的十字架的道路,这样的生命的道路就是苦路、血路、泪路、死路,最后是灵路,是圣灵带领的道路,是圣经与圣灵的平衡,是圣灵位格的能力的同在,从一开始就浇灌,就带领中国教会在凄风苦雨、腥风血雨中发扬壮大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大家注意,我们说诗篇16篇这样的经文正是为中国基督徒所预备的。“你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 对中国基督徒而言,苦路、血路、泪路、死路,最后没有灵路,没有福乐,没有喜乐。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有两种倾向,乐感文化和忧患意识。1980年代中国已经差不多十亿人,GDP在全世界可怜得要死。毛泽东说,搞得不好,要开除球籍。80年代有所谓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来自《易经》:“《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作为儒家士大夫代表的范仲淹著名的精神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到苏州范仲淹家族墓地有个牌坊,上面四个字概括得非常好,先忧后乐。21世纪的中国两个问题并没有解决,第一个,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个,建造什么样的社会。这两个问题都与福音有关。大家注意,中国家庭教会的生命的道路,首先是走出一条路,走出一条十字架的道路。十字架的道路就是苦路、血路、泪路、死路、灵路,十字架的道路就是生命的道路。什么叫生命?生命就是灵命,生命就是圣灵更新的生命。耶稣基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生命的道路,生命之道对于中国家庭教会来说就是十字架的道路,十字架上有生命,耶稣基督就是生命,生命的道路意味着圣经和圣灵的平衡。圣经意味着道,圣灵意味着生命,所以说,圣经和圣灵的平衡意味着生命之道。同时讲生命之道,对中国文化而言合乎易经的原理。朱伯崑先生概括易经的三个精髓:第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第二,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第三,易与天地准。大家发现太极拳里有推手。唐诗里面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推字受韩愈影响改为“敲”。易与天地准。这里面三对范畴,第一阴和阳,第二刚和柔,第三天和地。生命之道在这里蕴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道,一个是生命;一个是圣经,一个是圣灵。并且,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对中国基督徒而言,我们经过了苦路、血路、泪路、死路、灵路,最终中国基督徒经历的是钉死的基督、复活的基督、荣耀的基督的丰盛的生命。丰盛的生命对中国基督徒而言,我们在神里面能够得着满足的喜乐,能够得着永远的福乐,这是对于中国乐感文化的成全,是一种全新的解释。也就是说,乐感文化,忧和乐有全新的含义。原来的忧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叫做“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进亦乐,退亦乐。我们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刚才提到两个观点,一个叫庙堂,一个叫江湖,这里面体现出来儒家在21世纪人类文明大转型当中,我们面对宇宙世界远远不够,今天我们要询问:我们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人面对茫茫宇宙,需要了解: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样,忧乐、喜乐、福乐,背后的内容就不是那么简单,就需要求上帝之道,就需要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就需要在十架五路当中去寻求、去经历钉死的基督、复活得胜的基督、荣耀恩典智慧光明爱的基督,经历丰盛的生命。 诗篇16篇是一首信靠诗,也是一首喜乐诗。1到6节是信靠的表达,7到8节是信靠的意志,9到11节信靠的结果。这是一首信靠诗,也是一首喜乐诗,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安慰。 中国教会面对的这一轮逼迫非常残酷,就在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这是标准的《在黑夜》,黑夜已深,白昼将近。在这当中,我们今天来分享这首信靠诗,也是喜乐诗,可以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诗篇16篇不仅是信靠诗、喜乐诗,还是一首有深厚的先知和弥赛亚意味的诗。我们看使徒行传第2章,我们来读25到28节。 大卫指着他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原文作“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使徒行传 2:25-28 ) 除了这里,还有使徒行传13章35节,“又有一篇上说:‘你必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保罗与彼得两次引用诗篇16篇第10节,“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证明基督的复活。 诗篇16篇是一首信靠诗,彼得与保罗以第10节来证明基督的复活。今天我们讲丰盛的生命,今天的中国基督徒,乡村教会最喜欢讲钉死的基督,对复活得胜的基督和荣耀的基督缺少真正的体会。根据瞿教授的提法,复活得胜的基督和荣耀的基督基本上可以视为一回事,所以简单地说两个基督,死和生,钉死的基督和复活荣耀的基督。第10节讲的就是复活荣耀的基督——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这是第10节非常明确的提法。大数的戴阿多若说,我們在使徒行傳裏看到,蒙福的彼得認為這些話是指著主說的41。⋯⋯彼得如此理解這些話,並非是要抽掉其中的事實基礎,不過,他認為這些話更適合用在主身上,勝於用在話裏提到的那些人身上。尤其是因為,就主而言,諸事件更適於最終引出這些話,勝於那些暫時活過後來卻被交付死亡的人——我指的是以色列人自己。因此,我們既可以保留這些話裏的事實基礎,也可以用這些話來理解主,並沒有絲毫妨礙。我们知道,诗篇16是一首信靠诗,到了保罗的时代,彼得与保罗引用第10节的话来证明基督的复活。面对今天的中国基督徒,我们要问——问孔颜乐处,所乐何事?问至高的喜乐,所乐何事?问喜乐和福乐,所乐何事?问满足的喜乐,所乐何事?问永远的福乐,所乐何事?请问,所乐何事?——基督的复活、荣耀。对,这点很重要。基督的复活,所乐何事!也就是说,宋明理学代表人物,问孔颜乐处,所乐何事?天人合一。“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那么,基督徒所乐何事?基督复活的荣耀,基督为我们而死,基督为我们复活升天,将来还要再来。从天人合一到神人合一,我们满足的喜乐和永远的福乐从何而来?我们经历了苦路、血路、泪路、死路、灵路,凄风苦雨、腥风血雨、世风俗雨、欧风美雨的洗炼之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为什么满意?穿越千山万水,最后像天路历程最后,天路客进入荣耀之门,与神相遇,与神合一。我们要知道,这里面涉及到称义和成圣的关系。也就是说,生命之道意味着生命的终点吗?不是,上帝的国已成未成。生命之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在求上帝之道的路上,属灵生命从幼小的平信徒,到同工,到有些人做牧者和长老或者即使不做牧者长老依然可以追求敬虔的生命,到国度性工人,到被神重用的属灵大师和宗师,这些称呼,并不意味着有一个外在的所谓尊卑的排序。我们讲到,像劳伦斯,他是一位厨师,但是他的密契灵修的见证,他的著作深刻地影响着无数的弟兄姐妹,同在上帝的国度里面,他就是一位属灵大师。这些称呼只是表明我们基督徒人格的不同的境界,攀登上帝的圣山,从地处逐渐走向更高之处。在这里,我们要了解,我们的生命要在上帝里有真正美好的经历。 诗篇16篇是信靠诗,从信靠开始。我们把第1到2节一起读一下。 神啊,求你保佑我,因为我投靠你。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篇 16:1-2 ) 当代解经家认为,诗人寻求保护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死亡的威胁。我们看第10节:“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诗篇 16:10 )第二个是信仰参杂的诱惑。我们把第2到4节一起读一下。 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论到世上的圣民,他们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悦的。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或作“送礼物给别神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我嘴唇也不提别神的名号。(诗篇 16:2-4 ) 我们知道,中国江南一带的地主,以前生3个儿子,在乱世当中多方押注,一个儿子加入国民党,一个儿子加入共产党,第三个儿子留在家里养老。这样不管哪一方胜或败,他不会错。大家要注意,这并非小事。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以前在香港有一座庙,上面写着五教同源,中国人最喜欢干这个,混合主义。不要说别人,就是我自己,也要时刻警惕着。 诗篇16篇是信靠诗,诗人大卫的信靠是非常真实的,混合主义是迦南的重要特色。中国教会经旷野的路上有两件大事,一件是登西奈山领受道德律,一件是建造会幕。大家注意,摩西登西奈山与神会面领受十诫的同时,以色列人在建造金牛犊。我举温州教会为例,除了建教堂,富人不掏钱。因为教堂牧者不可能挪用,也弄不走,所以愿意掏钱,现在看到,温州教会呈现出偶像化、小教派化、反智化的特点。大家注意,不能因教会被逼迫就值得去讴歌。我们要想一想,为什么上帝的无情的管教会临到中国教会?偶像包括金钱的偶像、名誉的偶像,包括诗篇16篇所提到的“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中国人天然喜欢宝押好几方。我们看中国的佛寺塑像,观音像下面写着四个字有求必应。大家注意,休谟批判说:有求必应的上帝,就是可贿赂的上帝。这个批判非常彻底。我们看到犹太基督徒的上帝的特点,眼里不揉沙子,以色列民怎么样,不敬虔照样收拾你。以色列人在地上被抛来抛去,流浪几千年,为什么呢?敬虔和悖逆的混合,拜金牛犊,这是今天中国教会现实的危机。这种信仰的混合主义,在我身上就有无数次真实的经历,首先是我要悔改。指斥别人的时候,首先反省自己。我们在黑夜已深的时候,要知道上帝的心意,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是见证。我看到了金明日牧师的师母写的一句让我非常的惭愧,也努力地向金明日牧师学习。金师母说,金牧师从来没跟她发过火。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真实的熬炼。这是2到4节的对大卫的考验。但是我们看到,诗人经历了这样的熬炼。 他们所浇奠的血我不献上;我嘴唇也不提别神的名号。(诗篇 16:4 下) 以前张欣姐妹年轻时说的话,给我印象非常深:“神的恩典够我用的。” 第3节,我们一起读:“论到世上的圣民,他们又美又善,是我最喜悦的。”(诗篇16:3)诗篇16篇前半部分,希伯来文的翻译非常困难,有很多的问题,今天主日证道不讨论这些问题。大家知道,在这里面,圣者有另外一个称呼,高贵者。我经常讲一句话,朋友圈决定一切。加尔文说,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珍惜那些真正委身给神的仆人,并且认定,没有别的事务比跟他们的群体联结更重要。我们若睿智的思想,何为真正的卓越和尊贵?不容世界的虚幻光彩和欺骗的浮华迷惑我们的眼目,就必定会这么做。 一个基督徒最美好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基督是我们的良友和良人。这是没有疑问的,除此之外,这里面提到的圣民,又被称为高贵者,这是今天中国基督徒最需要操练的一个维度,就是说,基督徒人格敬虔而卓越。基督徒人格包括5个方面:信德智体美,敬虔、美德、智慧、健壮、高贵优雅。信,叫敬虔。德,叫美德。智,叫智慧。体,叫健壮。美,高贵优雅。今天我们的文明为什么学绝道丧?我们今天的文明,即使是牧者,也缺乏生命力。什么叫高贵者,高贵优雅的人。什么叫高贵优雅?通俗的说,发自内心地不给别人惹麻烦。我举我父亲的例子,他去世头一天的晚上突然躺到地上去,问什么原因,他怀疑自己10分钟后就要去世,担心死在刚结婚不久的儿子儿媳妇租来的床上,给大儿子儿媳妇惹麻烦。这个朴素的情节,我流了无数次的眼泪。这就是一个临终前信主的高贵者。我的父母亲虽然极其普通,我的母亲,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到,7月刚开始,作为普通的代课老师每天晚上在灯下写下学期的教案,任何工作都是第一时间完成,给孩子的影响无与伦比。我20来岁时拟了一副对联,我父亲叫范学义,我母亲叫马友侠。“学天地正义,友古今英侠”,现在是我时时自勉的,也是我们范氏家族复兴的奥秘——“学天地正义”,就是与主同行;“友古今英侠”,就是和高贵者为伍。如同加尔文所说的,高度重视并珍惜那些真正委身给神的仆人。 我们为什么会被逼迫?有见证,有管教,有审判。上帝借助党国之手,让中国教会配得自由,我们所做的是和高贵者为友。论到世上的圣民,他们又美又善,注意大卫的用词,是我最喜悦的,最喜悦的。我们要了解,关于友情,爱因斯坦说得非常好。没有比有两三个品格高尚的朋友更好的事情了。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和真正的高贵者为伍,大卫说,是我最喜悦的。 下面来看5到10节: 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 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 我必称颂那指教我的耶和华,我的心肠在夜间也警戒我。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 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原文作“荣耀”)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诗篇 16:5-10 ) 第5节,诗人把上帝视为他的产业。新国际译本翻译为,你是我分得的份,你是我的杯。这样的翻译,意思是神是他的食物和饮料,直译为:你是我的食物,你是我的饮料。这是第5节的翻译,耶和华是我的产业,这非常重要。不要为自己积累财宝在地上,要为自己积累财宝在天上。而16篇这样的信靠诗为什么会信心稳固,因为发自内心地认为“耶和华是我的产业”,这是奥秘祈祷的经验。想想什么叫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戴德生,从信心生活到信心宣教,经历了从“我在基督里面”到“基督在我里面”的大的突破,产生一种感受,诗人可以通过已有的与神面对面的感受而产生一种把握,知道可以永远享受与神亲密的相交,因为神是不会撇弃朋友的。大家注意,什么叫朋友?在这个时代,朋友这个词已经太泛滥了。朋友圈决定一切,我们最重要的朋友是良友耶稣。而良人耶稣,良友耶稣,从良友到良人,我们的生命是否经历了与耶稣意志的合一,心的合一,灵的合一?经历了基督在我里面,经历了三一真神是我的产业,圣灵的感动,圣灵的同在无处不在,所以,无论往哪里去,三一真神都与我同在,这就是耶和华是我的产业,这是不得了的一句话。 我们看第8节:“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 把神摆在右边,这样的话放在中国的处境中会被骂,你是谁啊,竟敢把神摆在右边?透过这样的经文,大家什么感受?简单说,大卫与上帝的感情好不好?这样的话都敢说!当然好。一个人和上帝的感情很深,密契的感情,耶和华是我的产业,很清楚,我把上帝摆在右边,摆在面前,没事,这样大胆妄为的说话,上帝也能容忍,还把这样的话放在圣经里。因上帝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就是说,上帝在我们的右边,基督在我们的里面,还会摇动啥呢!不是站在耶稣的磐石上,而是磐石就在你生命里面。基督在你里面,你还摇动什么?这是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基督,这是创始成终的三一真神。我们看到,喜乐又来了。我们把9到10节一起读一下。 因此我的心欢喜,我的灵快乐,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 因为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诗16:9—10) 一个人因为与神有极为深刻的意志的合一、心的合一、灵的合一,我以前讲过的“经旷野的智慧”,谦卑、静默、忍耐、顺服,为什么?很显然,像摩西在西奈山上与神面对面,像以色列人建造会幕,要与神经历从外院,到圣所,再到至圣所,才能经历与神合一,这样以色列民才能成为一个上帝的选民民族,那么在这里面,我们看到这种欢喜、快乐、安然居住,在今天洪水泛滥的时候,我们想起路德最著名的诗歌《上主是我坚固保障》:“上主是我坚固保障,庄严雄峻永坚强。”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信靠神所讲的:神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祂右手边有永远的福乐。今天这首堪称完美的给中国基督徒预备的诗歌,讲了各种问题,包括混合主义,给了生命之道的指示。 今天最核心的应用在两点:第一点,我们要走出生命的道路,特意用“走出”,基督徒人格五要义,第一,异象,第二,圣经与圣灵的平衡,第三,基本要道和灵修习惯相结合,第四,生命真理化和真理生命化,第五,走出一条基督精兵成长的道路。今天的第一个应用,我们要走出生命成长的道路,见证生命之道。我们要了解生命之道是什么,它是用生命走出的道路,是效法基督的生命走出的道路,是红色殉道的道路,是绿色殉道的道路,是白色殉道的道路,是中国教会的十字架道路,是我讲的十字架五路,是苦路、血路、泪路、死路和灵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要把自己带到神前面,经历在上帝的圣山上更深的亲近神,我们要把更多的弟兄姐妹带到神面前,经历基督徒人格的更好的成圣,我们要把更多的不信主的人带到主面前,这需要我们走出生命的道路,活出生命的道路,需要我们深切去体会什么是生命的道路,生命的道路需要我们体会活出来,走出来。在今天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告别偶像化,告别小教派化,告别反智化的倾向。 第二个应用,诗篇16篇是一首信靠诗,我们看到喜乐,福乐,安然居住,最喜乐的,16篇基调非常明亮、温暖,我们也是如此,在洪水泛滥之时,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争战,我们需要有满足的喜乐和永远的福乐。 诗篇16篇的11节特别适合我们作为默想的经文。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教会面临大的变局,黑夜的路已没有几程。我们有敬畏上帝的密契化,上帝就用类人的智能化,为中国教会加速前进,无论在神学上,灵性上,各方面我们都可能极大推进。中国教会到现在为止涣散无力,因为我们自身的罪,我们的混杂,我们的偶像化,我们的灵性上的各种各样的尘埃污浊,使我们没有见证。这样的文明,中国教会的成长之路,上帝需要使用这样的凄风苦雨、腥风血雨,来洗净我们,来炼净我们,使我们经历与主更深的合一,享受满足的喜乐和永远的福乐!
|